主页 > 工作总结 > 教师工作总结

教师新课堂达标工作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24-11-03

教师新课堂达标工作总结范文(通用3篇)

教师新课堂达标工作总结范文 篇1

  通过两天的学习,在全体数学老师积极热情的参与下,使这次学习活动顺利完成,针对本次学习研讨每位老师都写出了自己的随感和收获,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改进,变化主要有几方面:

  一、首先对新课程的认识更进一步:

  1、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的把握和定量的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它在人类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并不是孤立于书本之上的,它是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数学应该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此,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更多的采用了生活化与情景化的场景,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并能投入其中。

  2、更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材的设计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3、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数学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学的内容。

  二、体会到新课程的变化:

  1、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2、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这就是转变观念。

  3、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4、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5、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6、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7、今后,我们还要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教育事业服务。

  三、增加了新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担子都不轻,因为进行新课程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必须要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都应思考,都应行动,都应付出,都应探索。为了数学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教师新课堂达标工作总结范文 篇2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远程培训,我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寄去名师的精华,参与互动学习,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学习,使我的思想意识有了提高,拥有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现将远程培训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理解新课标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大家都知道,进入21世纪以来,我过的国情迫切要求它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所谓“应试教育”,正如有些教育学家所指出的:“是以培养少数专家为目标的升学模式”,它制约了一部分有特长学生的发展,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差、身体素质差、创新能力差;而新课程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它是追求一种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它是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应考的能力,因而它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通过本次培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基础教育来说,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与社会发展的练习、学生的学习与未来需要分离,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二认识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材、大纲中的要求,“填鸭式”的教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单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恰恰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不再“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要学生能过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导分析、亲自动手,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使学生的主导思维能力要得到锻炼和发挥,而且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创新精神和方法。想要做到以上两点,教师本人就一定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恰恰为我们这些基层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能与专家、同行交流的网络平台,使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方法,开阔了视野。

  三深入学习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看了视频教学,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教师角色的变更尚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跟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产、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是。老是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事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的学生。

  四学无止境,要树立学会终身学习思想

  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一时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教学技能,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新课堂达标工作总结范文 篇3

  为期半个月的青年教师首届“教育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参加本次比赛的教师都是38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赛内容包括讲课、答辩、三笔字、演讲四个环节。这次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配合下,在参赛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下,取得圆满成功。

  回顾本次比赛活动,老师们无论是在个人综合素质、教材把握能力还是在课堂驾驭能力上都有精彩的展示,下面对本次活动做一个总结:

  一、讲课赛环节

  这十九位青年教师对此次比赛高度重视,认真备课、讲课,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风格各异、亮点纷呈的课,主要呈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备课充分、设计用心。

  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能深入钻研教材,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老师们都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把知识和能力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每一节课都朴实无华,每一节课都独具匠心,比如:郑珊老师在讲授《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抓住平移和旋转的特征明确其描述方法,在新授的过程中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展示(说明描述),老师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通过几个有效的追问,使自己体会掌握了学习内容。

  2、教学扎实有效,注重基础训练。

  老师们能够抓住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同时老师们十分注重基础训练,比如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字词的品读与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能通过阅读来领悟文本的内涵,例如王玉英讲述《梅花魂》一课,她更注重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以此让学生以读明理,以读悟情,通过“品”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外祖父为什么那么珍爱墨梅图,从而理解梅花的品行,上升到中国人的气节。语文中低年级教学中,教师注重字形的书写字文的理解和区别运用,比如赵彤霞老师执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能在文中恰到好处的让学生理解“许多”和“许”“多”的区别,并用“纷纷”说一句话。又比如赵志芳执教《秋天的雨》一课中,注重了“爽”字的书写指导,教学中注重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练说比喻句。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成为这次比赛课的又一亮点。老师们在教学中,做到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比如吴蕊霞老师的鼓励具有个性化,激励性的语言常挂嘴边,成为学生不断学习、创新不可缺乏的精神动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高月枝老师在授课的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课常规的教育,整个一节课,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对于刚上学两个星期的孩子真的很难得。

  4、善用多媒体教学。

  本次讲课赛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制作了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捷高效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赵丽和龚伟科两位老师用我们上学期培训的知识制作了白板课件。

  5、教师素养良好。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青年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师基本素质。他们教态大方得体,语言清晰,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陈蓉等老师她们在课堂上文雅得体的教态,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学生的喜爱。

  针对本次讲课赛反映出的问题,给老师们提出以下建议,跟老师们商榷:

  1、语文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大胆放手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感情的朗读,重在先理解再朗读,技术性指导不易过多。

  2、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丰富词语贫乏,教师要注意学生平时词语。

  3、教师课堂上留下讨论问题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他们组织好语言,再来汇报。

  4、数学老师课堂上要注意运用数学语言,做到精炼,准确,切忌嗦重复。

  5、提倡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老师们不要讲得过多,跟孩子抢话,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并能做出合理评价,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灵活驾驭课堂能力,切忌背教案。

  二、答辩环节

  答辩比赛是参赛教师现场抽取问题准备5分钟后回答,所以对老师的要求较高。19位选手在现场是镇定自若侃侃而谈,从教育教学理念到校本研究;从教师心理到学生成长;从课堂教育到家校联合;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到教学反思……每位老师能根据论题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大部分老师语言流畅,思维敏捷,逻辑性强。精彩的答辩不时博得大家的掌声,此次活动不仅见证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对全体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鞭策与提高。这次活动,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三笔字比赛环节

  我校的三笔字比赛中,历经两周的时间,老师的积极准备认真参与,比赛现场严肃认真,经过评委老师的认真评审圆满结束了,这次三笔字比赛也可以看出大家还是有功底的,所以整体书写效果良好。比赛中李丽、李莹、吴蕊霞、王玉英、周永红、赵志芳、赵彤霞、陈蓉、郑珊等老师表现尤为突出。我们钢笔、粉笔都给出了书写内容,毛笔也从电脑里找了一些颜体、欧体的书法作品作为大家的临写范本。而且大多数老师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一部分老师还提前看了考场。而且绝大部分老师有有时间一定练练字的想法和愿望,所以也希望通过此次比赛提高大家的练字热情,逐步提高我校的写字教育教学水平。

  四、演讲比赛环节

  本次演讲活动进行非常顺利,气氛良好。

  在姜国睿老师富有磁性的嗓音下,本次演讲活动拉开帷幕。本次的演讲活动中,参赛教师从演讲稿的书写、背稿的熟练度、上台演讲效果等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老师们的演讲稿围绕主题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写真事,表真情。其中王玉英、吴蕊霞、赵彤霞、李建敏老师的演讲内容展现了我校教师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育人为上的工作热情,表达了平凡中的幸福之情。杨雪巍老师虽第一个上台演讲,但她极富激情的演讲一下吸引了听众,较有感染力。此外,其它演讲教师也都获得学生机老师们的热烈掌声。教师们因此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教育和感受。

  评委教师提前统一评判标准,并于比赛之前看了参赛教师的演讲内容,做到心里有数。比赛过程中,每位评委都认真倾听,做出公正评判。有的评委还详细的记录下参赛教师的优缺点,评判的特别细致。其中,评委之一的关主席还额外承担了演讲计时的工作,特别感谢。

  活动能顺利进行,不仅有台上教师的风采展示、评委的公正倾听、听众教师学生的认真倾听,更有默默工作的老师。主持人姜国睿老师完美开场,引人入胜的串词,支撑起整个场面,最后精彩结束。郑副主任承担活动的照相工作,时时看见她选取最好角度拍摄下教师的美好一刻,于峰老师承担摄像工作,活动中不停摆换机位。在此感谢。

  整个会场布置整洁大方,演讲台装饰美观,背景画面得体,适合演讲内容。

  总之,本次比赛是对我校青年教师常规教学的一次检验,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展示,通过这个小小的舞台能够锻炼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比赛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高水准的课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不断学习积累的结果;上一节好课相对容易,上好所有的课不容易。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善于学习反思的人,是在历练中成长的,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